家风的文章(精选8篇)-j9国际官网
倚栏轩精选8篇家风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家风的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家风
文/刘霄骁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这是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的一段歌词,说的是安徽桐城张氏家族"里仁为美,谦恭礼让"的故事。
相传张英任宰相时,其老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吴家建房时越界侵占,家人驰书到京城,希望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宰相肚里能撑船,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阅罢豁然开朗,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吴家觉得奇怪,张家人便拿出张英的书信,吴家见信之后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让他三尺"的谦让美德,让出了一条溢彩流光的六尺巷,它彰显了乡邻之间、亲朋之间、人与人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的关系。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古往今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经历几多变迁,我们中国人始终把家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注重良好家风的培育和养成。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人格操守的塑造、志向品行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风犹如不熄之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教先从家始。梁启超先生九个子女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像这样九个子女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崭露头角,皆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仰赖于优良的家风家训。他教导子女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做谦虚礼仪之人;要多读书、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为父随和,尊重子女的选择,让子女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和职业,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担当意识,虽然梁启超深知梁思成当时主修的建筑史是一个冷门专业,但是因为梁思成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他还是全力支持。他更是用《孟子》中的话教导子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优良家风和家训都是满门俊杰的奠基石。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风是无形的教育,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会影响和决定他的一生。在一位优秀青年的身上,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优良的家风就是后代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
家风是社会价值的缩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良好家风代代传
文/张璞
爷爷家的桌子上有一本护理日记,上面详细记录着爷爷的起居和体温、血压、精神状况等,这本厚厚的日记是我父亲悉心照料爷爷的见证。
爷爷患脑梗后,身体越来越差,吃饭容易呛着,爱流口水,走路不稳。保姆嫌伺候他太麻烦,不干了,父亲便开始事无巨细地照顾爷爷。在给爷爷喂饭时,父亲怕饭热烫着爷爷,自己先尝,从不嫌爷爷流口水脏,还在爷爷的脖子下垫一块布,一勺一勺喂爷爷,一顿饭要喂上半个小时。晴天,父亲就推着爷爷到广场上晒太阳。为了防止爷爷记忆力衰退,父亲经常给爷爷讲过去的事情,给爷爷唱歌,哄爷爷开心。
爷爷瘫痪在床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爷爷。爷爷长年卧床,脾气变得很暴躁,有时不肯配合治疗,父亲就柔声细语地劝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照顾了爷爷八年。爷爷直到去世,身上也没有长过褥疮。
父亲还保存有一本发黄的日记本,上面也事无巨细地记录着曾爷爷的情况,记录者是爷爷。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爷爷照顾他的父亲,比我照顾他更用心,他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虽然爷爷去世了,但孝敬老人的良好家风留传了下来。如今,我们一家人都很孝敬奶奶,我们要把良好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常念清贫传家风
文/刘东华
名门家风,大多有一套对本族人严格要求的行为规范,这些做人的操守,是一个家族的前辈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人生感悟,总结出来的持家之道,供后人遵循、借鉴。我们寻常人家,虽然没有名门望族那样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的家风家训,但长辈们依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育后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辈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
我们家的家风是"常念清贫".我父亲这一辈人,兄弟5个,爷爷去世得早,奶奶和我大伯父带着一大家子人过日子,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父辈们都有过外出逃荒或者做工打拼的生活经历,大伯父为了拉扯兄弟们,一辈子没能成家,孤独终生。大伯父年老时,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回家看望他,买给他的食品、水果他不舍得吃。苹果放久了,渐渐出现霉变,一点点坏掉,他先捡坏的吃,把霉变的地方削掉,就这样,一个一个轮着吃坏苹果,让我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大伯父自学文化,会打算盘,曾在村里做过会计,很有见识。前几年,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裕了,但他仍时时提醒后辈们,生活要节俭,别忘了过去的贫困,要懂得惜福。
我父亲现在80多岁了,退休在家养老。退休金足以保障他的生活,但父亲依然简朴。他的棉衣穿了多年,外套也洗得发白。我们给父亲买了新衣服,他不舍得穿,在衣柜里放着,他的理由是:"衣服多得穿不了,何必都占着呢。"简朴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尽管无奈,但我们也只能遵从父亲的意愿。平时聊家常,父亲提及最多的是当年的贫困。因为缺衣少食,他十多岁就出门做工,没有棉鞋,赤脚在雪地上走。"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不要忘了本,想想当年的贫困,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父亲谆谆教导。
这种常念清贫的家风,无形地影响着后代人的生活。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家风对我的影响。常念清贫让我从小就有一种进取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敢懈怠,力争做到最好。常念清贫让人不生贪欲,我曾在一家经营不错的企业中担任职务,因有清贫之心,所以能洁身自好、不生贪念,虽有钱财过手,我也做到了两袖清风。常念清贫才能不羡奢华,这些年我越来越喜欢简单清静的生活,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读书、写作上,生活充实而美好。我们这一代人不再像父辈们一样缺衣少食了,但"常念清贫"的家风让我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能安于平淡,不被欲望裹挟,去追寻身心的宁静与安乐。
年夜饭中传家风
文/王国梁
毫无疑问,年夜饭是我们中国家庭最隆重、最丰盛的一顿饭。这顿饭是团圆饭,家里所有的成员齐聚一堂,其乐融融一起吃饭。三代或者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男女老少都挤在一张大桌上,欢欢喜喜开始吃饭。这时候,每个大家庭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家风。
记忆中,我家年夜饭的气氛总是特别热闹。我的家人性格都属于外向型,喜欢高谈阔论,而且嗓门都大,吃年夜饭的时候,小屋里的欢声笑语好像永远都停不下来,气氛非常热烈。每年的年夜饭对父亲来说,都好像召开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他要定好基调,确定主题,把控全局。我们的家风,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传承。
年夜饭准备好了,满桌的美味佳肴馋得我们口水直流。不过无论我们多馋,父亲都不允许孩子们先跑到桌前吃饭。等到祖父、祖母都落座后,大人们再依次坐下,最后才轮到我们坐到桌前。大家坐好后,父亲和母亲要亲自给祖父、祖母倒茶、倒酒、盛饭,他们从来不敢有一丝马虎。每当看到母亲郑重其事的样子,我就想起父亲的话:"咱家祖祖辈辈都把孝当成头等大事,从来没出过不孝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就不配当人!"吃饭的时候,必定要等祖父和祖母吃第一口,我们才能吃。
丰盛的年夜饭散发着香味儿,但我们还要耐心等一会儿,因为父亲每年这时候都要发表一番"演说".这样一年一度的演说,是父亲的年终总结,他会把一年来家里的情况做个简单总结,然后向我们姐弟提出明确要求。我一直觉得,那样的时刻是郑重和神圣的,所以父亲说的话我都能记在心里。父亲站起身,亮开嗓子说一句:"今年呢……"我们立即竖起耳朵听。父亲每年的"演说词"大同小异,一定要强调一个"勤"字。关于勤劳的谚语,我都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什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勤天下无难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父亲是小学老师,口才很好,总能够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父亲几句简单的话,明确和传承了我家的家风。村里的人都知道,我们家的人勤勉,能吃苦,这都得益于家风的传承。
开始吃饭了,一家人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弥漫着。小辈给长辈盛饭,长辈给小辈夹菜,气氛和乐融洽。我们把自己经历的趣事和乐事讲出来,把一家人逗得哈哈大笑。家人性格豪爽,笑声特别响。小屋里飘出阵阵笑语声,除夕夜显得格外温馨。
我记得有一年家里遇到了难事,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父母咬咬牙,依旧把年夜饭准备得非常丰盛。那年吃年夜饭时,父亲慷慨激昂地对我们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咱不能遇到点事就趴下,人得抗住事才行。放心吧,明年咱们的好日子就来了!"父亲的这种乐观坚韧的精神感染了大家,也深深影响了我们姐弟。至今想起来,我都觉得从父亲身上汲取的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其乐融融聚一堂,年夜饭中传家风。我也会像父亲一样,把家风传承下去。
有一种家风,叫遇事不责备
文/两忘机
1
前些天,看到一条新闻。有一对夫妻开车回老家,妻子是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老公几次指责,后来干脆就让她停车换自己来开。妻子顿时觉得很委屈,执意要开,于是两人便吵了起来。最后,妻子无助地坐在车中哭,而她的丈夫下了车在高速路上暴走。
分明就是一件小事,如果丈夫选择好好和妻子沟通,可能妻子也不会固执地坚持开车,结局想必是妻子已经坐在副驾驶位上,两人有说有笑了吧。越指责越失控,事情越朝着我们不想要的方向发展。
前几天,闺蜜佩佩泪流满面地跑到我家,说是对婚姻突然死心了。原来,她带着3岁的儿子逛商场时,儿子指着芒果说想吃。儿子吃后脸上长了很多红疹,可能是对芒果过敏,佩佩连忙送孩子去医院。丈夫赶来后,不顾旁人的目光,劈头盖脸地指责佩佩:"一个孩子你都带不好,还有什么用?"在佩佩解释自己并不知道儿子对芒果过敏后,丈夫还是疾言厉色地责备:"儿子对芒果过敏都不知道,你怎么当妈的?"
孩子最后没事,可是佩佩却忘不了丈夫揪着自己的过失不依不饶、不体谅不原谅的样子,夫妻关系也出现了裂缝。
很多时候,激化矛盾的并不是矛盾本身,而是你面对矛盾时的态度。家庭关系的一大杀手,正是我无助时你没有伸手拉我一把,我犯错时你总是不休不止地责备。
2
前不久,一辆小轿车撞了我们的车,对方全责。由于对方车辆并未买全险,两辆车加起来修理费也要一万多。当对方司机的妻子赶来时,并没有责备丈夫,而是一个劲地问她丈夫有没有伤着自己,一边一直给我们道歉。
面对丈夫紧锁的眉头,她宽慰丈夫:"钱能再挣,人没事就是谢天谢地。"一场车祸,我被这对夫妻圈粉了,上一次被圈粉还是在表姐夫妻身上。
前两年,表姐在同事的介绍下,盲目地花三万块钱入股了一家酒业公司,开始的两个月都能收到返款和公司的酒,表姐于是深陷其中,又将返款全部投入。姐夫一再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劝她及时收手,但表姐不信,固执己见。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开始不景气,表姐的本钱也全赔了进去。得知消息的表姐夫并没有责备,只是拍了拍表姐的肩膀说:"没关系,钱我能挣回来。"一句话不仅消除了表姐的心理负担,两人感情也更甚从前。
有人说,你在伴侣犯错时的态度,就是夫妻关系的试金石。你若咄咄逼人地指责,一定会影响两人的关系;你若设身处地地宽慰,婚姻才会历久弥坚。
3
年少时总觉得轰轰烈烈的爱情令人羡慕,年长些才知道,最值得羡慕的应该是那种久处不厌、深情不减的婚姻。
熟悉姥姥姥爷的人总是忍不住感叹:一辈子没见过像他们那么和气的夫妻。其实,他们的婚姻并非没有一地鸡毛,而是用爱和宽容平整了一切。
姥爷将拖把放在门外忘记收,结果被他人顺走了,心中愧疚,姥姥宽慰他说:"失财免灾,我有办法。"然后姥姥就用各种旧衣物制成一把五颜六色的新拖把,姥爷在旁边打下手,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姥姥将饭煮糊了,姥爷为了捧场,尽吃锅巴,边吃边说:"我本来觉得男人就该多吃锅巴,身子骨才能更硬朗。"相互为对方的过失找出口,他们就这样走了一辈子。
去年我结婚,姥姥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妞妞,好的婚姻不是一物降一物,而是一物容一物。"
相爱是两个人走向婚姻的起点,但只有学会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宽容对方的过失,方能走得长远。毕竟,遇事不责备、遇事多宽慰,才是爱情的保鲜剂、婚姻的粘合剂。
愿每一个你都可以遇见一个懂你、容你、一路相陪的爱人,愿你能经得起波折、无惧风雨往前走。
美好的家风
文/祖铭灿
家,是一个美好的词语,俗话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而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顺和守时。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我曾经听说一个故事: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出了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张俊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开心;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免得奶奶伤心。平时在家里和弟弟张旭比着做家务,在他们家的墙壁上,有一张评比表,上面有着他们俩的名字,他们帮奶奶做家务,谁做一件家务名字后面就画一颗五角星,比谁的五角星多。
听了这件事,我想,我也要学习张俊,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到了家里,我给爷爷奶奶打了招呼就去写作业了。忽然,我听见了争吵声,我推开房门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在和奶奶争吵,爸妈不是很孝顺爷爷奶奶吗?怎么……我一听,才明白了。原来父母要帮奶奶做饭,奶奶不同意。听!"妈,您有关节炎,不能把手弄湿了。""有皮手套就行了!" ……噢,原来是这样呀,把我吓一跳。
还有一次,我和小红约在公园见面,但我却迟到了,小红说:"你怎么能迟到呢?"我说:"对不起,路上堵车了。"小红这才没那么生气。妈妈知道了这一件事,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宁可我等别人,也不要让别人等我。""知道了,妈妈。"
家风,必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风,那整个家庭将会变得混乱无比。有了国,才有家,才有我们,我们一定要把家风一代代地传下去。
也说家风
文/树根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长期形成的独有的处世理念、传统习惯和道德标准,是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家风历来被每个家庭所看重。一些名门望族很重视家风,诸葛亮、朱熹、包拯、曾国藩等不少名人都用精炼的文字系统地把家风记录下来,世代予以传承。但大多数的家庭只能靠口口相传,行为感化,去影响后人。那些深植于心的零零散散的言语叮咛或不经意间的行为举止,就构成了一个家庭的家风,他会影响后人一辈子,会造就出形形色色的、有着不同品格的人群来。
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打爷爷那一辈起就单门独户搬到现在的村庄居住。作为一个外来家庭,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很不容易。祖辈父辈苦心经营,用好的为人、好的习惯、好的形象去和村民相处,我们很快融入这个村庄,七邻八舍对家人褒奖有加,推举我大爷当了一辈子村支书,他对其他人格外关照。我们这个家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人丁兴旺,是全村考上大学最多的一家,是全村在外供职最多的一家。我想所有这些无不得益于我们良好的家风。
那么我们的家风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们只能从长辈的言传身教中品味出这样几句话,那就是"善良宽厚、忠孝和气、勤劳俭朴".
"善良宽厚"的家风,可以在家人处理与亲朋、邻里关系中得到体现。当有人有事相求于我家时,从来不会推辞,总会去尽力相帮;当有人向我家借用短缺的钱物时,宁肯自己作难,明知有的偿还无期,也不会让人家空手而归;当与别人发生误会或与别人家孩子闹别扭时,家人会主动给人家消气,择时主动上门说明情况,面对争吵的孩子先训斥自家孩子,并设法让两个孩子和好;当发现别人偷拿了自己的东西时,不但不去追问,还让我们再往人家门口多放些同样的东西,担心人家不够用……
"忠孝和气"的家风,体现在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身上。当年两个哥哥响应号召应征入伍,老人送给他们的是同一句话"好男儿要知道报国";家人在单位都有担当意识,对工作和组织相当敬畏;晚辈对已故前辈的祭祀,不管路途远近,都不会轻易错过一回;家里祖屋及时翻新,只想让老人住得舒服些,能够安享晚年;平日里吃的用的,往往是小的想着老的,老的记着小的;家庭成员间偶尔有点摩擦,谁也不会说半句脏话,也不会轻易动手动脚,当然这里不排除长辈对晚辈鞭策时要动用"家法";弟兄们之间相互接济,诚心帮助,大爷和父亲是大家的榜样,他们一辈子没有分家。
"勤劳俭朴"的家风,体现在长者的教诲和个人的生活习惯中。老人们经常告知我们,"人活一口气"是老辈子的古训,要记在心上,要求家人做事要用心、要踏实,不要光做面子上的事。还告诫我们,艺不压身,家里再穷,也要供应孩子上学,直到自己考不上为止。还时常提醒我们,要处处精打细算,过日子要懂得"吃不穷、喝不穷,计划不周就受穷"的道理;老人要求我们,在家务农的要起早贪黑,在校上学的要刻苦学习,在外工作的要一丝不苟;大家都得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不浪费一点用品,不丢不弃,物尽其用,不过度消费。
家风是需要梳理的,也是需要完善的,更是需要秉承的。教育子孙后代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把教育后代当成一种神圣使命,时刻矫正后代的人生方向,多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些栋梁之材,我们的小家才会荣光,我们的民族才会兴旺,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家风伴我成长
文/白伟时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人生22载,家风一直鞭策着我,伴我一起成长。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十四字家风赫然挂在我家的客厅,一家人每天清早起床,对着这十四个大字整理衣冠,开启一天的工作之旅。
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工作繁忙的国企员工,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作为标准的90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领着去公园、逛商场,而陪伴我的只有姥姥。当时心里很纳闷,爸爸妈妈都去哪儿了?
姥姥腿脚不好,一步一晃地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每到儿童节,公园、商场都是人满为患,我实在不忍心再让姥姥去凑这个热闹,心里憧景着爸爸妈妈陪我过"六一"的样子。姥姥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抱着我坐在窗边,说:"你看外面这些小朋友,他们玩的开不开心,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你爸爸妈妈这样的人,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才有大家和谐的生活。"后来,我加入了共青团,才知道,姥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家风树立了我的三观,成就了我的品格。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做人要忠厚率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始终坚守"克己复礼",集体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的准则。父亲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有一次放学,父亲穿着军装来接我,当时的情景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永远也忘不了周围同学投来的羡慕目光。作为军人,从士兵到军官父亲始终保持初心,从未丢掉荣誉和使命感。他做人坦诚,做事秉公廉洁。他对我很少说教,而是用自身的言行诠释着"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的家风的内涵。
家风磨砺着我的心性,也照亮了我的未来。每到了月末月初,母亲就会加班到深夜,精准的计算着各项数据,为公司的生产做好统计。在这些不会说话的数据面前,母亲三十年如一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母亲细心敏感,常常教导我做人要脚踏实地,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如果没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那就做好自己,做好眼前,做好当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有一次,在办公室陪母亲加班,看到她盲打计算机的熟练和速度,是我这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都比不上的。一堆堆数据,在她敲击键盘的节奏中,迅速且精准的生成一张张整齐的报表,平凡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便成就了平凡的伟大。
母亲对待工作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上大学之后,无意间翻到母亲上学时的课本,上面做的笔记繁密且工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母亲可以在工作中具有这样的态度和恒心了。母亲核对数据时的"职业病"带到了家里,如每次关门都要锁两遍。检查购物清单,哪怕是家里的水电费也要看两遍,确保准确无误。严谨,这个词贯穿在母亲的工作中,也贯穿到了她的生活里。正是这样一个不会走"捷径",甚至不懂得什么人情事故,埋头苦干的母亲,才使她一路走的那么踏实、有力量。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给自己休息期,我选择参加考试、面试——幸运的是,我一路过关斩将,成了母亲的同事。参加入职培训,当我走进党建活动室,看到党员风采展示照片墙上挂着母亲的工作照,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母亲同事"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这位"职场小白"该如何将母亲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传承下去呢?站在母亲的照片前,我暗自握紧了拳头。
家风家训并不只是拘泥于文字,其精神内核传承在长辈的言行中,像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下一代人的心灵。也许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也会苦恼为什么爸爸不能有太多的时间与他欢聚,希望到那时我也可以自豪地告诉他:因为爸爸是共产党员,是一名优秀的国企员工。就让我把父母赋予我的这份自豪延续下去吧,让他们以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