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国际官网-j9九游会官网 j9国际官网-j9九游会官网
j9国际官网-j9九游会官网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看书散文(精选20篇)-j9国际官网

2023/01/10经典文章

看书散文(精选20篇)

我最亲密的朋友——书

文/田维维

一提起“书”,人们的反应截然不同。爱读书的学者总是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字不识的农民伯伯却一脸茫然。而我,自从认识几个字后,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书”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一天中午,在不经意间看到爸爸珍藏的《雷锋的故事》一书,我便悄悄的取出来,好奇地、小心地打开。泛黄的页面、模糊的插图、薄薄的纸页,似乎一不小心就会四分五裂。我小心翼翼地翻到第一页,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但雷锋小时候悲惨的遭遇,让我浮想联翩、落泪如珠、念念不忘。我读完一遍,再读一遍,虽然我这样反复地诵读,却百读不厌,反而因为看书忘了吃、忘了睡。

自从有了这本心爱的书,我就没完没了地看,妈妈还说我这是在炫耀自己,我很不服气。哥哥还会时常嬉皮笑脸地凑过来故意打扰我看书,有一次,他跟我抢书,我们俩把书扯来扯去,这样持续了一分多钟,结果“咔嚓”一声被扯成了两半,哥哥拔腿就跑了,我紧追上去,一边追一边哭一边骂,可他毕竟比我大,我怎么也追不上。大概十分钟后,我气喘吁吁实在跑不动了,干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哥哥看到情况不妙就着急地跑过来哄我,但我就是不听,直到他说,他向爸爸请求买一本新的还给我,此时我突然破涕而笑了。

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籍。平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用来买书。在学校课间十分之钟也会看书,在家里边煮饭边看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一个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她的用功是不言而喻的,我从阅读过的书籍中积累了许多的好词佳句,想象力也随之丰富了,因此我的作文常常是全班之冠。我的梦想是将来当一名女作家,终身和书交朋友。

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哪个朋友对你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伴随我成长的好朋友——书”。

一窗月光半床书

文/官旭峰

踏着似水的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她——我那半床书。

那半床书是我的骄傲。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一本可看的书。父亲是大队干部,带回家的除了《农业知识》还是《农业知识》。没有故事,我不喜欢看。那是个饥荒的岁月,对我来说,如饥似渴的只有书。过年的时候,尚未打碎的鞭炮纸,我都捡起来翻着看。姥姥看见了对母亲说:“你孩子什么毛病?地上一张碎纸也捡起来看。”多少年以后,我告诉我的孩子,我是在看书。鞭炮都是书卷的。那上边的几句人物对话抑或上面的几句写景、写事,让我痴迷,让我想象无限呢。

如果能借到一本小说,如《水浒》等,有的前面后面都撕去了许多。躺在农村的土炕上,小油灯下,小小少年看得如痴如醉。窗外的月光,伙伴的喧嚣都不会让他分心——好不容易借一本书呢。

第一次见到很多书,是在平度一中。满满三间平房,一排排书架,凭借书证,不用腆着献媚的脸,不用死气白赖,随便借着看。星期天回家跟伙伴们那份子显摆,脸上的自豪肯定至今让好看书的人忘不了。课余时间,趴在床上看得昏天黑地。

“昏天黑地”的看书,在我到部队后达到了顶峰。那个时候,刚刚开放了,战友借来一本书,明天人家就要。没办法,在我的医务室里,人歇书不歇。跟站岗一样,每人看一小时,到时换岗。我起来你接着看,直到东方出现玫瑰色,直到响起起床号,才恋恋不舍与书告别。

令人惊讶的是,一次去中南海参观毛泽东主席的菊香书屋。从窗外透过玻璃看到伟人的住处,吸引我眼球的是那半床书。有翻开的,有没翻开的,有线装的,有精装的……我遐想,窗外圆月朗朗,秋虫唧唧,屋内老人家半依床头,孜孜不倦。我还想,如果我也是一位警卫战士,在窗外,头顶月光,闻着飘出的书香,为伟人挑灯夜读站岗,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从那时开始,我的床上也有了书的芳香。趴在床上看书;出去排队购物看书;坐公交车、火车看书;甚至在洗手间也看书。许多年之后,小小儿子在厕所里喊:“妈,给我拿本书来看。”惹得老婆撇嘴骂:“又是一个书虫子。”

书是我一生的忠实伴侣。

我是个愚笨之人。书告诉我,勤能补拙。书告诉我,天道酬勤。

书,让我这个“文革”期间的高中生,略通中医医道,特别是经过北京市崇文区中医院进修后,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书,让我担当起一个单位的文字和通讯报道,曾获得过《中国工商报》好新闻一等奖第一名。书,让我在不惑之年,走进文学这块田园,尽管没有成为“大家”,也已在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获过首届军事小说奖。人过半辈,又成了省作协会员。

在这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心中一片光明。我相信,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我的心依旧光明一片。因为读书人,读好书的人,会读书的人,他心中就有一个月亮。

意外的回归

文/丑猫

2015年是个很恍惚的年份,很多事情突然改变了,在自己还来不及适应的时候已经突变,现在2016年了,本以为一切都会好转,却意外的回到了从前,有些些许的抑郁,有些些许的伤感。

高一高二的时候和同学有些格格不入,无法嬉笑,从不欢喜,心里静静的,不起波澜。课间同学都在打闹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安静的看书,周围的喧嚣放佛在玻璃外面,我看到却听不到,那时候也是我看书比较多的时候,因为没有交流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同学说我太内向,我也就是笑笑,从不辩解,了解之人自会了解,不了解的人说了也没有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评判你,下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你去改正,他们只会觉得你讨厌,无知于自己。其实自己心知肚明,辩解有时候很没有意义,越辩解就会有越多的帽子压下来,不说是错,说了更错,还不如大家觉得你很奇怪,自己特立独行了事。那时候心里是强大的,不言不语,快乐依然。抑郁的种子在那时候埋下。

1996年高中,到现在整整二十个年头,本以为抑郁的种子不再发芽,他却猛然间发芽并生长,根繁叶茂,无从修剪。看着自己变得无比干枯苍老的手,像是看着别人的手,无关乎自己,自己明明坐在这里,我却像是游离于身体之外,看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心里很静,静的可怕,静的经不起一根针落的声音,笑也不会,哭也不会,觉得都是多余,有时候无比压抑,想象着自己拿刀划破自己的手腕,让悲痛顺着血液流出。现在只是想象,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如此做,在一个无人的地方,静静的看着鲜红的血带着黑黑的悲痛从身体流出,抑郁也将随之而去,不再惊扰。

人世间的情,无论是哪种情,没有谁对谁错,有情就好。到老,我仍然孑然一身也好,看书养花,写写杂谈,阳光明媚的日子朝向太阳,风雨交加的时刻背靠圈椅,回忆年轻的种种,祝福所有相识的人直到死去。

圆梦

文/姚林宝

人因梦想而伟大。我的文学梦终于圆了,湖州作家协会批准我的申请请求。亲戚朋友和同事向我道喜,我心里乐开了花。

看书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从农村来到部队,除了正常训练和参加劳动外,空闲时间基本上以书为伴。当时年轻精力旺盛,空闲下来没有事做觉得很无聊,看书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因此,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啃书时间,战友说我是“书痴”,对此我一笑了之。书痴名字倒文雅,我乐于接受。连队没多少书报可看,没有书就上街去买。部队每个月有6~7元的津贴,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我除了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须品之外,几乎用了买书。所以津贴费基本用完,不像其他战友几年下来有一笔小积蓄。

看书的兴趣爱好一半出于是理想信念。在我记忆里买书看书依个人兴致而定,看什么书没有明确的界线,觉得通俗、雅俗共赏能看得懂就行。买书也如此,口袋里一旦有钱就买。至于买书是否适用?一般不太去考虑,反正父母不在身边,吃饭穿衣不用发愁,没有人告诉我合适与不合适,在结婚之前我花钱是混沌的。惟一区别的是觉得文化基础差,必须恶补知识维生素,强烈的求知欲占据了我每一个神经。

阅读是为了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面。在漫长的阅读生涯里,小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现代小说,百看不厌,觉得里面隐藏着丰富的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三十多年前看的小说还有印象。遇到好句好词认真摘录下来,一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增加记忆,加深印象。这种习惯今天仍然保持着。其次是读报。铁道兵报、战士报、中国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非常愿意看,从读报到博览,储备知识的能量,丰富内心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爱看报外,还有剪报的习惯。书和报纸看多了,自己觉得有了写东西的底气,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在服役时我曾经创作一篇小说,题目叫《工程师和他的儿女们》,初稿完成后,留下第一感觉是:故事情节太简单,没有悬念,语言表达不丰富,像一枚青橄榄,又苦又涩。后来写小说这事让其他的战友知道了,他们讥笑我是“半桶水”,令我非常难堪。从此,写小说的欲望被一盆冷水浇灭了,感叹一时冲动想得简单,光有创作激情没有文学功底是不行,还需要在知识海洋里勤学苦练,厚积薄发。撰写新闻报道是在部队开始的。“豆腐干”式东西也偶然在铁道兵报和湘潭日报及人民广播发表过,曾经有一位姓姜的老新闻工作者写信于我,他的肯定和勉励,令我深受鼓励与感动。我非常珍惜发表的作品,将多年的“劳动成果”从报纸剪辑下来小心翼翼粘贴在杂志上,由于后来工作调动,这本心爱之物亦弄丢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怪可惜的。

走上文学之路应该是归功于自己好学。军人成长要一个蜕变过程,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文学创作亦如此,是一个漫长地实践历练过程。

看书与写信

文/包利民

前几日,意外地,在收到的多本杂志中间,竟有一封信。那是一封真正的信,四页的稿纸上,写满了龙飞凤舞的字。一个多年前的朋友,在信中说,她近日重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有些新的感悟,然后,便是她再读这本书时的种种感受。

思绪飘飞,多少年不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了。那时还是二十左右岁的年龄,特别喜欢看书,而且通过看书,结识了全国各地好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常常通信,谈各自的读书体会。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除了看书,就是盼着收到信。读信的时刻,有一种幸福充盈在心间。

忽然无比怀念那样的时刻,阳光透窗而入,照在我的脸上,就那样半卧着,入神地看着一本书。看到某处,便忽然心动,起身,在身旁的笔记本上,记下自己那一瞬的感受。待得看完,便写信数封,寄给那些朋友,仿佛放飞了一次次幸福。

只是,现在很少有那样看书的时刻了。我知道,许多人已经不再买书,想看的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虽然,我一直保留着看实体书的习惯,特别是每天睡前,不翻上几页书就难以入眠,却很少再记读书笔记,就算读到某一句触动心灵,也只是一时的心动,过后便不复想起。

收到信的那个下午,我翻出了以往的那些读书笔记,它们在岁月中尘封了近二十年。透过那些泛黄的笔记,我才知道,在遥远的从前,我竟有着一颗如此易感的心。

可是,如今的我,看书都没有了最初的心境,更别说写信给朋友分享了。甚至,很多年都不曾写过信了。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话、短信、e-mail……那么多的方式,瞬间便将问候送达。

有时候,有了写信的冲动,却不知该寄给谁。曾经的朋友虽然常联系,可是若要寄信,竟不知道地址。来信的那个朋友在信中说,她因心情不好,去了一个亲戚家散心,很偏远的山区,穷困落后,手机没信号,电脑没网络,幸好带了许多书。她便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看书,渐渐地,忘却凡俗,竟有了年轻时的感觉。她说,她极想像当年一样,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幸好她带的一本书里,夹有我曾寄给她的一张贺年卡,上面有地址。她说她步行到十公里外的镇上,往邮筒里投信的时候,有着一种时光重叠的感慨……

这是个阳光暖暖的日子,看了一本久违的书。我将心中欲倾述的许多,化为字句于稿纸上。来到邮局门前,那里有很少有人问津的绿色邮筒。轻轻地把信投进去,就像放飞了多年前的那种希望。

安静地看书

文/xiangrikui

窗外,天阴着,太阳去了它想去的地方了,凉爽的空气不时进到屋里,窗外的绿色的槐树安静的就像画上去的,那绿色是那样的茂盛浓密,槐树就像年轻人一样,在星期六的早晨安静地睡着,即使这样也充满了生机。

白杨树的叶子在轻轻地摇动着,白杨树什么时候都显得充满了生机,什么时候都显得那样的快乐,无忧无虑。

那年秋天,也是一个阴天,天气很凉爽。母亲带我去一个舅舅家,他是母亲的堂哥,我从未见过面,只是从小就听见母亲时常说起他,他曾经在那个年代同时考上了两个大学,之后又留校了。

到了他们家里,迎接我们的是他的妻子,她个子高高,皮肤很好,眼睛大大的,我能想象她年轻时的漂亮。她大声和母亲说着话,过了一会儿舅舅出来了,很清瘦,很文静,和母亲打个招呼后,他就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起书来,抱着一本厚厚的字典,我以为舅舅正查找一个东西,一会儿就会放下字典和我们说话的。可他却一直看着书,一直安静着,就像我们不存在一样。

他的妻子不停地大声说着话,一会儿又像母亲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怀孕时,舅舅只给她做过一顿饭,是一顿面糊糊,而且锅底烧糊了,黑锅还让她收拾了半天,她说着舅舅的不是,擦着眼泪,舅舅好似一点儿依然没有听见一样,母亲安慰着她。我那时只觉的舅舅很了不起,在那样的环境里看书还看得那样的专心,我那时正上学,我那时要安静才看得进去书的。

舅舅那年本应去苏联教书的,可因为那年女儿要考大学,所以没有去,准备第二年去。

听母亲说,他的妻子是一位国名党军官的女儿,当时也不好找对象,看上了舅舅的才识,和舅舅结了婚的。

舅舅第二年就去了苏联,从此就在那儿定居了,他的妻子一直留在国内。

我时常想起那位抱着字典看的舅舅,他永远是那样的安静,他的心里有着他的欢乐。现在他应该是在遥远的国家的校园里,安静地看着书,安静地散着步,安静地回响着自己走过的路,他的身边应该是有安静的绿树,安静的林荫道。

我曾经很羡慕舅舅,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欣赏异国美丽的景色,可以领略那个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感受那儿变换着的新鲜的空气。

我曾经觉得舅舅很孤单,除了书,他什么也没有了。

现在,女儿也像我以前一样了。我却又觉得舅舅也很潇洒,一个人拥有书其实是最富有的。与其有一位不理解、不欣赏自己的妻子,还不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生活。

自画像

文/李国蓉

大家好,我是“小蓉蓉”,今年8岁了。我长着一个圆圆的脸蛋,像苹果一样,红彤彤的,谁见了都想亲一口。我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黑珍珠一样闪闪发亮;一对弯弯的眉毛像月牙一样长在眼睛上方。鼻子小巧玲珑地长在脸蛋的中央;鼻子下面有一张红红的樱桃小嘴,说起话来,总是很有礼貌。两片小小的耳朵像小贝壳一样守卫在脑袋的两旁。不过,最让我头疼的是:我的身材很弱小,怎么吃都吃不胖。

我的爱好是看书和画画。我喜欢在午饭后和睡觉前看书。我最喜欢看安徒生童话故事,我每次看都很认真,下课休息的时候,我就会把看过的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他们都夸奖我很厉害。还有就是我喜欢睡懒觉,暑假里,我常常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在被窝里做美梦!

这就是爱看书的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女,你们认识我了吗?

享受读书

文/惠煜婷

泡一杯茶,让茶香打着圈儿回散开去,铺满整一张书页,提起笔圈点勾划,让淡淡的墨香与浓郁的书香融为一体。柔柔的月光款款地走进来,伴着这香气缭绕在每一个角落,我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睡去……

早晨第一束阳光透进来的时候,我的口水已经快淹没整本书了!妈妈一见,开始了“倒豆子”大法:“亏你坐着也能睡这么香!被子不盖会着凉啊!整天看书你不如钻到书里去好了!”

无奈,“耳不闻为净”。我再次捧起我的精神食粮——书。妈妈见状,也就败下阵来。当我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时,来电铃声响了。

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接起电话:“喂……”

不待我开口说话,对方激动的声音惊醒了我沉睡的耳膜:“你总算接电话了!今天天气多好!快,我们出去玩吧!”“不不,我还要看书呢!”我毫不迟疑地回答。“看书哪天不能看,这天气这心情多难得啊!”“那,我们就去图书馆?”只听一声叹息,对方就只剩下“嘟嘟嘟……”的声音了。

我又坐了下来,把我所有的专注全都投到书上。可没一会儿,下一个敌人又进攻了。我4岁的妹妹一进来,就像糖一样死死黏住我不放,一定要拉着我出去玩,对于她的死缠烂打,我心生一计,立即从我的“百变袋”中变出一根棒棒糖。妹妹马上像被磁铁吸引住了一样。

抬头望向窗外,时间已经不早了,蔚蓝色的天幕上,变幻着奇异的色彩。狭长的云朵,被映照得好像要燃烧起来,粉红、玫瑰红、火红……在这个美丽的傍晚,让我好好享受安静读书吧!

爱看书的我

文/王不了

嗨,大家好!我叫王不了,名字特别吧!是不是看到这里,你肯定忘不了我呢?

我今年10岁了,出生在四季如春的昆明。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偏不斜地嵌在我最为骄傲的柳叶眉下面,看上去特别炯炯有神,在那张不太白皙的脸上,常常被误认为刚从夏威夷非洲回来,面对别人的惊讶,妈妈笑着说,这孩子一看就是云南人,高原紫外线强呢!最讨我喜欢的是,我那像玫瑰花瓣一样的粉嫩小嘴,学校广播室里经常有我传出的声音。

我的爱好有很多,羽毛球、声乐、英语、写作、下棋、美术、看书等我都喜欢,但是在这么多爱好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

自从我认识书,它就没有离开我的生活。妈妈告诉我,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是唯一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你的朋友。还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慢慢地我上小学了,妈妈就给我买有字的故事书了,刚开始是拼音的,后来就直接变成了纯文字。现在,我的几个书柜里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书,《海底世界》《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红楼梦》《水浒传》……这些书我都读过。

记得在一个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我就要上房间看书。半小时后,妈妈过来叫我去睡觉,我一口答应,但又接着看书,又过了一会,妈妈又来了,说“你怎么还不去睡觉,现在都几点啦?”说完就把房间灯给关了,我只好乖乖地爬上了床,心里却想,等你走了我再看……第二天,在妈妈的多次叫声中,我磨叽着半天都不想起床,趁妈妈没有发火之际,只好顶着熊猫眼去学校了。

有时候,为了看书忘记了吃饭,中午忘记了睡午觉,晚上有时候不知不觉地看到了凌晨。长期下来,我在书上学到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当得到老师的夸奖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同学们眼里,我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班长,是一位可交心的朋友。在老师眼里,我是优秀的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

这就是我,一个弥漫着书香味的小姑娘。

这样的我

文/张瑞珂

我是一个文静又胆小的女孩,今年9岁,在沙洲小学读书,上三年级了。

我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喜欢扎一条马尾辫,走起路来马尾辫一甩一甩的。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线。小小的嘴,生气的时候噘起来都能够得着鼻子。

我的爱好有很多,比如跳绳、画画、看书。我最喜欢的是看书,一有空就会拿起书看。我最喜欢看《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和《安徒生童话》。有一次我正在看书,妈妈叫我吃饭,叫了好几遍我都没听见。妈妈走进房间边把我的书拿开边催着我去吃饭,我才知道开饭了。

一年四季中,我喜欢春天和夏天。

我喜欢春天里的鸟叫,尤其是那可爱的燕子。我常在电线上搜寻她们。因为电线上的她们,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啾啾”的叫声,仿佛在奏着春天的第一乐章。春天来了,村子里,人们房前屋后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开了,接着田野里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开了。我常常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呼吸着无比清爽又带着花的芳香的空气,真是心旷神怡。

夏天的时候,可以穿漂亮的连衣裙。我喜欢在树荫下做游戏,捉知了。有时去小河边游泳,还可以吃冰激凌,真是其乐无穷。

这样的我,你们喜欢吗?

读书的乐趣

文/朱子岸

生活中有很多乐趣,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

我读的书种类很多,军事书、冒险书、故事书、历史书、科技书、文学书、百科全书,或其他名着,我都看。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军事书、历史书。我尽量不看我妈妈所说的垃圾书,就是所谓漫画书之类的书。

我看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放学一回家,立即写作业,完成以后,我便如饥似渴地看书。有时候会看到晚上十一点,还不想睡觉,直到妈妈把我拽到床上才肯罢休。上卫生间我也看书。中午睡觉前,在外面吃饭时,我也要看一会儿书。每每去外地,我的小旅行箱里,有一大半都是书。总之,我在任何地方都要有书陪着我。

我尤其喜欢看我没有的书,因为我爸爸认为我书架上的书太多了,不给我买新书,所以我只能找新书看。每周六我爸爸要去古玩市场,他会硬把我拉上,他在那里找他的瓦当,我就在那里找书看。上完奥数以后,时间还早,我就偷偷地跑到汉唐书城去看书。

我为什么对读书有乐趣呢?为什么不像其他一些同学那样以玩电脑之类的为乐趣呢?原因很简单: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很多的信息。

我从不看那些品质不高的书,尽管我也有,因为那些书里有不健康的东西,知识也少。

假如没有了书,我的知识就不会增长,也没有什么想法,也会感到无聊吧!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喜欢读书,它是一种乐趣。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读书拾趣

文/李思捷

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乐趣……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像一根法力无边的魔法棒,让我痴迷;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像一部重演历史的电影,让我回味……同学们,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你们热爱阅读吗?你们看书时有一些搞笑的小插曲吗?如果没有的话,就来听听我的读书故事吧!

记得一个星期日,妈妈看家里缺少卫生纸,就给我下了一道“圣旨”——买卫生纸。我很不情愿地从书房走出来,嘴里嘟囔着:“真是的,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干嘛塞给我这份无聊的差事。但看到妈妈正在准备午饭,也就无可奈何地走出了家门,心想快去快回!

走了没一会儿,忽然听见蒋淼在叫我:“李思捷,我又买了几本新书,你要不要看?”“要要要,我现在就要看!”于是,我连蹦带跳向蒋淼家走去。一进她的房间,展现在我眼前的书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女生日记》《笑猫日记》《分类作文》《福尔摩斯探案集》……我翻翻这本书,看看那本书,早已把妈妈要我买纸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咦?那不是我一直想看的《大百科全书》吗?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书架前,迅速拿出这本书,细细地品读起来,真有意思:苍蝇对人类还有作用——可以利用它判断蔬菜食品含毒量的高低,利用它为我们新装修的居室测毒;各种花也有时间表,轮流从早上到晚上不同时间开放;梅花的品种竟然有300多种……呵呵,知识还真丰富!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有点难受了,脖子也有点酸酸的。“唉——”我伸了一个懒腰,还打了一个哈欠,抬头时无意间看见墙上的钟表,我的天哪!已经快要1点钟了,得赶紧回家吃饭,与蒋淼匆匆告别后,我便冲向家里。

回到家,妈妈问我:“纸呢?”我一头雾水,心想:纸?什么纸呀?过了一会儿,我才恍然大悟,于是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都告诉了妈妈。妈妈顿时一脸严肃,说道:“你个小不点,喊你做点小事也做不好,看书看疯了!”

是呀!书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回到家里放下沉重的书包,坐在沙发上,拿起一本书充实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呢?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就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真、善、美。我庆幸自己有一个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庆幸自己能深深感受到它的乐趣所在!

朋友,来吧!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一起“立志识遍天下字,发奋读尽人间书”吧!

有志者,就应站起来

文/李金胜

书是那样的迷人,看着,看着,拽牛草的那只手就不自主地垂落下来。

“是干活儿,还是看书?!”远处,传来父亲的吼声。我心一颤,惊魂落魄,书“啪”地掉在草上,神经质地,双手迅猛地拽起牛草。

“你干什么?”父亲从不远处不只是走来,还是跑来,指着我的鼻子,“干活为啥要看书?看书还干不干活儿?”

我低着头,竭力不让泪水滴下,任凭父亲的责骂。

太阳,像一盘火,平稳地放在西天的边际。

一天的忙碌,使我没再瞟上一眼我那心爱的书本,因为,父亲一直在我的身旁。

每每日落时,我那紧张的心就在放松,因为我即将获得一点儿自由。

“去拽牛草!”父亲发出也许是今日白天最后的一道“命令”。

拽牛草,每天挨黑时我单独行动的活儿。我高兴地跳起,雀跃地跑进屋,装着拿绳子,偷偷地将书———一本从堂叔那借来的《莽原》或《鸭绿江》或《收获》——揣进怀里。

此时的田里,就是我的乐土;此时的草垛头,就是我的自由区。常常,我便借故拽牛草而独赏书骚,但时时还要提防父亲的到来。

父亲最厌恶我看书写字,甚至深恶痛绝。干活时,更怕我影响劳动——干活开小差(看书)而与我形影不离。就是我站那稍一发愣,父亲便骂:“臭小子,是不是又在想书了?快干活!”

行动被控制,思想被束缚,在父亲的面前,我被驯化得言听计从,百般顺服。时时的大骂,让我魂飞魄散,时常还心有余悸。但我迷恋的东西我不会忘记,常常趁他不在时,偷看几眼书。被抓住,当然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然后是我“全心全意”地为家里劳动。

我不知父亲是父亲,还是监工?

一把牛草,一眼书。常常拽牛草的手不禁停下,人便倒在了书里。但今日,不知怎么的,父亲也来草垛旁?我被抓了。

晚饭,父亲把在垛头抓住我看书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大光其火,她放下饭碗,用筷子指着我:你干活怎么还贪玩儿?看书有啥用,看书能管你吃饱饭?

“我……”我从不敢反抗父母,但心中簇集已久的委屈不得不迸发,“我看书是……”

“干啥?”父亲急不可待地打断我的话,一张带着讥诮而神秘的脸几乎贴在我的面颊,“是不是当官?”

“我想学写作。”

“哈——”父亲听完竟笑得前俯后仰。

“写作?写作是你小子干的吗?你不是在白日做梦吧?”父亲脸上讥笑欲滴。

“狗咬月亮妄想,那事儿岂是咱们乡巴佬能够想的?”母亲脸色羞红,也许为有着这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胡乱吹讲的逆子而感到羞愧。

“我……”我还想申辩。

“别讲了!”“啪”,父亲一拍桌子,“吃完饭睡觉去,别再做美梦了!”

看着父母那讥笑、揶揄、挖苦人的样子,看看这房屋黑暗、阴寒、恐怖的场景,我感到天旋地转,像受惊的几岁龄童,畏缩在墙边的暗角,呆呆地,呆呆地发愣。

但不知为何,我总“旧病复发”,还是偷偷地看书。可父亲把我看得更紧了。我不得不把生字、生词、丽言秀句抄在手上,趁干活儿父亲不注意时,偷看几眼。

可时时还是被捉住,每次被捉,父亲都是一顿冷嘲热讽,讥骂责怪。我的心也在一次次地被刺痛。

一个秋高气爽丽日高照的上午,不知哪来的勇气,我竟放下手中的活儿,一头钻进屋内,拿起笔写我想写的东西。

刚写两句,父亲便骂着冲进屋,一把抢过我手中的笔,扔在地上,然后把我拉出屋外,在院子里,骂开吼开了。

最后,他一阵狂笑,手点着我的鼻子:“臭小子,你想写作,想当作家是吧?不是我说,像你那熊样子,能在书报角发表一个字,我叫日头从西出!”

“你……”太难听、太伤人了,打我一顿又奈何?仿佛万箭穿心、雷打电劈,我变成了木偶,呆呆愣愣、痴痴傻傻。

“也不尿泡尿照照自己?”父亲步步紧逼。

我在后退,一步步地后退,最后竟一屁股坐在院角那堆烂泥粪土上。

我没立时站起,我的魂魄已被父亲抓去。我还是一个痴呆傻人。

突然,粪土的一股清凉冲进了我的体内,刺激了我的神经,击醒了我的痴呆。

脑还在翻荡,怒火熊熊燃起,我愤怒地望着父亲,咬咬牙,心里只有一句:“有志者,就应站起来!”

后记:本文原载于《文学青年》1995年6月第2期总第154期。《文学青年》为辽宁《鸭绿江》函授教材刊,现似停刊。

因写于二十年前,只代表那时的心情。其实为人父母后的我,也早已理解父母当时的愤怒原因。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全班成绩第一的我,看书写字当然会受到父母的支持。只是初三前堂叔一家从青海格尔木农场迁回内地,他带来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我借了几本,马上迷了进去。堂叔热爱文学,我们马上合资参加《鸭绿江》文学函授,我也跃跃欲试写些东西。当然,我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出人意料地下降,以致中考成绩落败,这严重激怒了父亲。

父亲一直疼爱我,我十三岁时有次甚至醒来发现我竟然睡在他的怀抱。父亲一直寄予我能考学成才,这也是几代人的梦想。自从大爷爷成为我们村庄第一位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我的太爷爷甚至把他的几个孙子在起名时都寄予厚望。“考试”、“连生”、“连中”,成为我父亲我叔叔以及堂叔的乳名。当他们一个一个没再次考试成功后,我成为李家这脉“金”字辈第一个男孩降落在村庄。“盼成”就成为了我的乳名。

但是在淮滨二高读书的我,继续痴迷文学,以致我的成绩一直在全班第九第十第十一名徘徊,那时考大学除了成绩在全班前三的有希望,五名以后的都只是梦想。然后我开始把我的梦想重点放在文学上,以致有一天我两手空空地回家向父母宣布我的学业终结。这让父亲很是悲痛,因为盼成没有盼望成才,这让父亲一天没有吃饭,在泪水中度过。

但这也是父亲对我看书态度急转的开始,便出现了上文中的那些深恶痛绝。这之后不久,父母马上让我结婚,分我三亩田,让我分家立户再不过问。我看着三亩田,正是深秋耕种,我借来父亲和叔叔的两头黄牛,但我套不好犁套,赶不走黄牛,这牛也欺负失败人,我让走,它们却站住不动,无忧无虑地甩着尾巴;我喊停,它们却呼呼地前冲,在一块田上胡乱地画印印儿。我犁不好地种不好田,一个下午都是我在田边的眼泪。幸好有好心邻居帮助,只一个小时便在天黑之前帮我耕完那块田。

但在这个夜晚,我拿着从妻那要的六十块钱,踏上了到上海的路程。我想边打工边学习。事实是,虽然那时是三八制工作时间,但底层农民工当时是没有周日周六的,二十年过去,农民工的真实工作时间更长,以前的三八制现在私企基本都是十二小时 。当一天十数小时工作下班,洗漱一下,已是夜深星月起,疲惫也随之而来,哪来时间看书学习。对于文学我就似一个投机的过客,每当攒了钱休息一下去学去写,但马上家庭快速地发完了那笔钱,我不能让孩子们因为我的爱好而误了他们的学业,我只能重新披挂去进行我的本行印花。

还有就是亲戚邻居工友甚至社会对于文学爱好者的偏见。他们能容忍一个人下了班去吃喝、去赌博、去网吧玩游戏、去泡澡嫖妓,却不能容忍你在一个僻静处去看书去动笔去敲字。他们嘲笑、揶揄、挖苦你,甚至隔几秒问你一下你在文学上赚了多少多少钱?每年都有至亲好友规劝我走正道,不要走文学的歪门斜道。他们说你一大家子全靠你挣钱养活,你不能因为那高不可攀对于普通人来说狗屁不如的文学,而让你的家人受苦受累。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的堂叔。比我更早爱好文学的堂叔,以前还是吃商品粮的公家人,因为文学,他的老婆也就是我的堂婶跑了,他的女儿也不得不送养远在新疆的妹妹家抚养。而堂叔流落上海,每个建筑老板都不能容忍他放工拿着书本的态度而排斥他,在他再三保证不看书不写字下,才勉强找到工作。而一次事故,他从高处跌落,头撞在脚手架的钢管上,大脑受到影响,真的从此痛苦地远离了他的爱好。

我九三年还认识一位工友诗人老王,同样因为文学爱好,他没能学得一门技术,回家在老婆面前受气挨骂的样子,真让人悲痛。

对于他们我还算幸运者,我有三年彻底丢掉书本,学了技术,并在职位上步步高升,有了普通工种几倍的薪水。但领班、主管、厂长所要付出的工作时间比普通工人多了更多,文学也越来越远离于我。

也许是基因遗传,我发现我的大儿子在初中时也在偷偷地写一些东西,并准备偷偷地投稿,我的弯路让我在愤怒中及时地制止了他,我用当年我父亲对我的挖苦去对待他(我那时真的理解我父母对我的辱骂是对的),我知道这对他不公平,可我不能让他重复我的弯路。二十年前,我把我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投稿给《上海文学》,没想到编辑丽燕书老师写信邀请并接待我,说了关于文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多读书,最好读大学,受教育多和阅历丰富,作品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我没能读大学,也没有时间业余学习,但我不想让儿子去做工作环境越来越差的农民工二代,我让他学课本,走正道,直至去年他以不错的分数考上大学。我甚至不顾数百元一天的收入请假,亲自开车不远千里把他送到河南大学的大门。

再过几年,当他们大学毕业,不需要我挣钱养这个家时,我有了新的打算,就是我彻底离别工作时间太过长久的印花行业,做个小生意或卖个早点,每天有大量的业余的时间,去进行对于我来说这生苦苦追求的爱好——文学。

有书相伴

文/玉茹

这段时间由于一直很忙碌,没有时间与书促膝,也无暇顾及书了,感觉很郁闷。没有书的日子很孤单,没有书的生活很乏味,没有书的生命很空虚,没有书的岁月很孤寂。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我觉得这个‘黄金’不是金钱。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让我们奋进的精神。

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有书相伴人生,也许在回首的时侯,人生可以少许多遗憾。因为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犹如草木一生的短暂。所以,我们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高兴时我喜欢看书,苦闷是我喜欢看书,不如意时我喜欢看书,疲惫时我喜欢看书,我喜欢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喜欢与书分享,书是我的益友,一个最爱,一个知音。

的确,书早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不能离开她。即使在劳碌之后,也会抽点时间,捧读一本书,此时会感温馨韵染我的心灵;匆匆劳劳中品味生活的美好,让肢体和精神不再疲惫。书给了我力量,书给了我豪迈,书拓展了我的视野海般浩瀚,我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此生与书结缘,是我生命中的荣幸。我的人生因为有书的陪伴而会灿烂精采。

快乐的一天

文/熊立婷

星期六,我早早就把作业写完了。于是,我把罗子娟一叫,就和她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我们上了一辆公交车,我和罗子娟在车上说说笑笑高兴极了!终于到了图书馆。

我和罗子娟下了车往图书馆里走,“哇!图书馆里的书真多!”罗子娟说到。我们各自拿了几本书就开始看了起来,我把《笑话大王》、《一个忠诚的小狗》、《调皮蛋日记》都看完了。我看了一下手表,我们早上12点来的,现在已经下午7点了,妈妈说6点回去,哎呀,超时了。我赶快把罗子娟一叫,买了《非常妈妈》、《父与子》、《木偶奇遇记》、《十万个为什么》就拉着罗子娟往回走,刚好,我妈妈刚把车开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上车,我和罗子娟刚一上去就把书抱着看了起来,到家了我们边上楼边看书,我们各回到自己的家。我抱着书坐在沙发上看,床上看,到要睡觉时才放下。睡觉时我心里美美的,因为明天我们约了更多的朋友去看书。

最深刻的陪伴是孤独

文/若荷清寒

基本上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从小到大,我记忆中最深的陪伴,也是孤独。独自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大概也是性子使然,天生不喜欢热闹的场所。浮华喧闹好像也与我无关。

最为庆幸的事莫过于,家里从不缺书。漆红木质箱子里,一摞一摞装满了书。各类书籍。语文,数学,法律,名着等等。父亲是一个爱书之人,从来不舍得扔书,那些书都是他的宝贝。陪伴他从青年走到中年。我从未想过,这些书是从哪里弄来的。只知道当我弄丢了之后,父亲特别痛心。可能是父亲童年卖苦力,或者从饭菜中节省出来的吧。

当我开始翻箱倒柜找书的时候,就开始与书形影不离了。捧着书从清晨到傍晚。直到母亲催促,天都黑了,你还看书,眼睛都要瞎了,这才又躲在灯下看书。为此,父亲还给我装了一个瓦数高的白炽灯,另外还有一盏台灯。

从初一就开始接触《红楼梦》,《聊斋志异》,《人生》等等。有时是通宵达旦看书,也不觉得审美疲劳。一本一本书的翻过,至今也不知道翻过多少本书。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大,就克制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不想做作业,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心神疲惫,就会去看书。当时大家的书都是放在课桌上,堆成两垛。高高矗立。中午的时候,睡完一觉,就用这个醒脑。还别说,特别管用。那个时候,大家经常看的书,大概都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吧。桌上最上面的都是参考书课本,最下边隐藏着的就是这些闲情杂物。

那个时候,最喜欢上体育课。老师一声,全体解散。我就捧着一本书看,独自坐在一旁看英文版的《红字》,《名利场》等等。当然,还有,坐在书店里看书,听着外面的雨声伴奏声。当酣畅淋漓之后,才发现雨也停了。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回学校。不过,这些都是一个星期才有的一次奢侈行为。

大学的时候,经常从图书馆里抱着一大摞书,坐在寝室的床头,或者干脆坐在图书馆,狼吞虎咽地啃完那些书。这样的日子多不胜数,却是解除孤独的良好药方。阳光叩响落地玻璃窗,随着浓墨书香慢慢滋润心田,温暖如春。

后来,当看《她比烟花寂寞》这部电影时感慨万分。不管身在繁华,还是荒凉,内心深处总有一寸落寞孤寂。特别是小女儿jackie,总是和姐姐争抢。哪怕是老公也不例外,当她赤裸地自残时,看得心惊肉跳,触目惊心。更加凸显她内心的寂寞悲哀可怜。不是那部电影有多好看,而是它刚好拨动了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妹妹显然是嫉妒姐姐。她更像是孩子,需要无限恩宠,渴盼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当妹妹问姐姐为什么结婚时,姐姐说, “because he makes me feel special. you don’t know understand tha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nybody to make you feel special.”然后妹妹就说,“oh, that’s a big swiz. because the truth is that you’re not special.”

然后姐姐说,“ if you think that being an ordinary person is any easier than being an extraordinary one, you’re wrong. if you didn’t have that cello to prop you up, you’d be nothing.”你除了大提琴支撑之外,一无所有。这句话听起来却让人特别可悲。却也是事实。

她像烟火一样,绚烂无比,万众瞩目。内心却凄凉苍茫。一直在寻找,一直也在迷失。

人生中最漫长的时光,是与孤独作伴。最重要的是需要和自己内心和平相处。与时间生命达成妥协。妥协并不是指屈服,退却。而是在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让生命的亏损逐渐趋于圆满,认识到生命无常时间无涯孤独无依。

白天看人,晚上看书

文/黄家双

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白天看人,晚上看书。这话似在调侃,实则是有感而发。因为,最近突然发现,自己过去看人不够认真,看书过于粗心,如今自觉惭愧,还得补上一课。

多少年来,在我眼里,人流如梭,神色匆匆,从未看清他们的面孔。只觉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一个个都很辛苦,一个个都很可怜。谁知我的同情是何等肤浅和幼稚。原来就在这忙碌之中,有的人是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让别人不安。于是,有的在笑,有的在哭,有的是喜,有的是忧。

白天看了这些喜怒哀乐不同的脸,晚上对照书本找答案,那真是一种快乐的研究:有先贤说,人心有善恶之分,自古以来就如此,不足为怪。今人说,人格尊卑有别,古今相同。于是,疑也释然,惑也释然。这才知道,书是个好东西,能给人解疑释惑,给人轻松和愉悦。

看人那真是个吃力的活。一张张喜怒哀乐变形的面孔,让人感到无比怪诞。

最难看懂的是笑脸。笑脸相迎,本可给人温馨。但如今的笑脸其内涵仿佛太深刻,太虚假,易变化。

有一天,一位经常相遇就点头的熟人,迎面是微笑,过后我回头一看,他正作咬牙切齿状。那晚上,我去找书看,书上只是说,险恶随时在你的身边,永远不要机械地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看人永远要关注两面性。

很多人在人前展示着自己优秀的一面,但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他做过多少不能向人言的不光彩的事。很多人可能现在对你很好,因为你有点权势,但不排除将来他就是你的对头。还有很多人在台上说着动听的话语,但不排除心里暗想之事还是“钱、权、色”三个字。这让我毛骨悚然。

这书上的话也不可全信。它一时让你飘上天堂,眼前是金碧辉煌;一时把你带入地狱,眼前是漆黑一片。其实,生活中有恶也有善,有丑也有美。

看书的境界是圣洁的,从中可以得到解脱。

原以为,看书容易看人难,其实,看书也不容易。晚上看书,书中说,学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白天,还得不嫌铜臭去找钱。书中说,学陶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白天,还得小心翼翼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所以说,晚上看书,白天还得看人。

幸福人生书香伴

文/高艳飞

“自从喜欢上看书以后,书本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谈起读书,汤华琴的脸上荡起开心的笑容。

汤华琴是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平时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行支配。所以,到书店看书,对汤华琴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只要学校没课,朋友们准能在书店里看到汤华琴。

每次到书店看书,汤华琴总是一待就是一天,连中午饭也是简单地在书店附近解决,“我每次到书店,一天可以看完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碰到十分喜欢的,就买回家收藏。”汤华琴说,她家里有一个专门收藏书本的柜子,每年大概会收藏4、50本书,碰到喜欢读书的朋友,她会很乐意地把书本借给朋友们。

“我的读书兴趣,其实是这两年才培养起来的。”聊起自己看书的经历,汤华琴说,“以前我也不太看书,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喜欢玩,如果我看书会显得不合群,让朋友觉得很做作。”

“其实以前是我想多了,看书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只要处理好看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读书并不会影响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汤华琴颇有感悟地说,“现在有书香相伴,我觉得生活很幸福。”

有些兴趣爱好一旦培养起来以后就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现在只要有一天不看书,我就会感觉很不踏实。”汤华琴说这话时,脸上溢满幸福。

“老书虫”

文/杨皓淳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很惊讶吧!你猜猜这个“老书虫”是谁?对,他就是我的老爸。我老爸非常喜欢读报纸,所以我和妈妈都叫他“老书虫”。

上班时间,他每天早早地起床,用上班前的时间来看报纸,他看起报纸来,总是全神贯注,像个“老书虫”。我想他一定是因为看书戴上眼镜的,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看书的时间。调了一个闹铃,只有闹铃响,他才慢慢放下手中的报纸。

中午十一点半,他把全身力气集中在脚上,大步流星地走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我看见了,也坐下来看书。看了几分钟,听见妈妈的唠叨声,就去做作业,可我还没做一题又偷偷拿书看。“吃饭了!”妈妈大声嚷道。我被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把书藏起来,出来吃饭。看见爸爸虽然坐在桌子边,但是还在看书,有时手夹着菜,眼睛看着书,手一松,菜掉在地上,把筷子咬在嘴里,怎么也咬不动,定睛一看,原来咬到了筷子,把我和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晚上五点半下班回来,他仍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又是一个开饭的时间,妈妈没叫吃饭,我闻见香喷喷的味道,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爸爸还在看书,虽然也闻见了香味,但似乎报纸的内容比饭更香,他的腿像绊了铅似的,怎么也移动不到饭桌前。

你看,我的老爸像不像“老书虫”?

我和书的故事

文/刘旭航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来讲一讲那些发生在我和书籍之间的有趣故事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的书,但那时候我不是特别喜欢看书,直到有一次我随手翻开一本书读了几页后,自己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地迷住了,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觉地一本书就看完了,就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看书。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该上床休息了,可是看的那本书实在是精彩,舍不得放下,但奶奶不高兴了,让我把书放下睡觉,并且说着说着就过来夺我手里的书,我躲奶奶夺,她来抢我再闪,于是深夜里上演了一幕婆孙夺书大战,而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混战中“坚持看完”了这本书。

你说我是不是很喜欢读书?

有些非常不错的书我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比如像《可怕的科学》,虽然看过多遍了,可是我依然很喜欢。有些书我看了没一半就已经放在一旁,当然,也有一些书我到现在连动都没动过,可能是书名不吸引我吧。渐渐地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我喜欢的书,无论旁边有多大的噪声都不会影响我阅读,可是如果它内容不精彩不吸引我,我会没心思看,任何东西都能分散我的注意力。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会自行想象书中的画面,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电影!实在想不出场景时我就把身边的场景代入,很有趣,相信喜欢读书的你也有这种感觉!

现在我那两米高的书架上摆着不同种类的书,我也在尝试着看那些我还没有翻阅过的书籍,相信在不同年龄段对于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认识,也相信现在不喜欢或者没有看过的书籍总会在未来的一天吸引我,原因就是这些书可以教我许多知识,让我通过书本来快速地了解世界,帮助我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