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j9国际官网
和好友聊天时,谈起了求学生涯的往事。那些清苦而温暖的岁月,现在忆起,仍能嗅到那时的芬芳。
我俩的经历,拿饭,饭票的面额诸事竟然神奇的一致。
小学时离学校三里多地,冬天中午自己用饭盒拿饭,教室生炉子,炉子上放高高的两摞饭盒,热饭呢。老师帮着上下倒腾。好友说,她那时也一样。
那时大多只有小米饭,没有菜。记得我一年级时第一次拿饭,老妈给烙饼拿着,那时是少有难得的了。让同学都分着吃了。中午马小娟叫我去她家吃饭。至今还记得是小米饭,白菜粉条。别人家的饭就是好吃。
初一初二时学校有一个大锅专给拿饭的学生热饭的。初三就在学校住宿,自己从家拿小米换饭票,饭票是纸质的,面额是一两二两一斤的。还是只有饭没有菜。宿舍同学轮流值日,吃饭时两个同学从伙房(现在叫餐厅)抬来一大桶小米饭,一桶米汤,给大家分。
高中时就用钱换饭票了。面额是五角一元的,开始是纸质的。后来变成塑料的了。比人民币还不好管理,容易遗失。在学校附近的商店饭店都可以当钱花,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好友说,她们那时都是两个同学买一份菜,分着吃。班级同学都那样。小小的年纪,学着省吃俭用了。我们那时的菜每天都是清水煮白菜,不见油腥的。每周末要回家拿咸菜。记得好友张桂玲拿的酱泡干辣椒,下饭,特有滋味。下晚自习后会有加餐,通常都是方便面。在那时是美味。运气好的时候,会买到来教学楼门口卖的酸菜馅包子。晚了可就没有了。
好友说,她那时拿的老妈做的炸酱,特别好吃,放食堂厨子里(学校不让回寝室吃,咸菜和饭盒都放在食堂柜橱里,一个班级一个柜橱)。因味道太好了,被食堂的师傅吃了,打菜时,师傅会多给菜。饭盒也经常丢,吃饭前,得一个橱柜一个橱柜的找,找回来再打饭。
上大学后,用饭卡了,方便多了。饭卡也常丢,大食堂底下的告示栏,经常有“寻卡启事。”因有十一个食堂,所以饭菜很好吃。如果有值得庆祝的事,同学会在食堂请吃鸡块,平时都是买土豆丝的。寝室有姐妹过生日,会每人买一个菜,回到寝室都放桌子上,大家一起吃。或是寝室八个姐妹一起出去吃抻面,八个人手拉手走在街上,三妹说,只有大学生有这样悠然的心态,没有负担的。是啊,高中时,高考的压力,让人时刻不敢懈怠,老爸老妈的期盼,师长的殷殷重托让人有重任在肩的负担。工作后,生活的压力,沉甸甸的责任。也只有大学四年,比较悠闲自在。三妹的话,让人好怀念。
记得第九食堂有一个服务员,兴安盟来的小妹妹,人长得特别可爱,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和她很投缘,经常一起出去吃抻面,去校内的舞厅。那时很想教她知识,让她考大学,哪怕自考,她也很高兴。后来再去找她时,已不在那了。我把学校发的收音机送她了,至今我还留着她给我的袖珍热水袋。现在不知道她在哪里,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已为人母。
当时只做是寻常,回忆起来却很温馨。